阅读历史

第294章 助之

作品: 六朝汉臣 |作者:土豆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8-20 23:4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77txs.com)

司匡皱眉下马,来到张平安身旁,贴身道:

“昔年,王恢在豫章招募了多少兵丁?”

“兵甲三万余,徭役不计其数。”

“强征者几许?”

“不知!草民只知,不少于千户!鄱阳县之民,大多如此!”

“……”

司匡耷拉着脸,背着手,于众目睽睽注视之下,原地徘徊。

今岁年初,刘彻派司马相如去蜀地安抚百姓,训斥唐蒙,只因其在开辟岭南那条通往印度半岛丝绸之路的时候,强征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没想到,这厮竟然不是第一次做了。

五年前和王恢出征豫章时,竟然就做过相似的事情。

他不仅做了,还和王恢、田蚡串通起来,阻碍豫章百姓进入长安。

欺负人家距离长安远是吧?

如果豫章和蜀郡似的,北上可入长安,估计不需要马邑之围,王恢就得自杀谢罪。

“兄长,此事已经超出了你我处理之范围!”

霍去病理整衣冠,看着司匡。

见其沉默思考,眸光颤抖,不由得启唇,用稚嫩的提醒道,

“这件事涉及了犍为郡郡守唐蒙以及已故大行令王恢,乃至已故丞相的命令,尤其还涉及到五载前出击闽越的战争,按照制度,只有三公九卿才有权定夺,不如吾派人返回长安找舅舅定夺。”

司匡停下脚步,摇头道:“车骑将军正忙于……军务,不便处理这件事。”

左贤王部与龙城的双大捷,令刘彻看到了反击匈奴的曙光。

卫青正在谋划出击河套地区的策略,哪来的功夫处理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杂事?

本来司匡也不打算插手。

虽然共情,但处理之后,除了得罪唐蒙之外,对自己本身,貌似没有太大的利益。

不过……

鄱阳县好像在现在江西附近。

汲黯忙着在那块造湖,需要人丁,处理好了,或许可以加快制湖速度。

毕竟那块水系蓝图的提出者,正是自己本人。

若处理得当,民心可用。

“张平安。”司匡轻唤一声。

“贵人?”

“吾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恐怕难以亲自助。不过如今王恢、田蚡相继去世,汝面对的人,只剩下了犍为郡郡守,只要能让陛下调查唐蒙,则豫章牺牲之民,可沉冤得雪。”

司匡粲然而笑,微微一顿,继续道:

“入长安,拜入董子门下,对汝而言,可自保!虽其仅六百石,但在天下的影响力,不亚于三公九卿。”

张平安竖着耳朵,仔细聆听,生怕落下半个字。

“这样,汝进入长安后,拜访完董仲舒,可再去丞相府,拜会韩安国。”

“啊?”

“放心,拜会丞相后,汝所遇之困境,可迎刃而解!”

司匡笑着拍拍张平安的肩膀。

放眼整个朝廷,估计只有韩安国知晓豫章之民的能力了。

此地人才辈出,当年吴王刘濞在此竟然聚集兵丁三十万,一路北上,打的梁国摇摇欲坠。

世人皆称吴王刘濞是乱臣贼子,又有几人知晓他的能力?

不仅聚集天下财富,还收纳吴国三郡城的民心。

仅二十四年,刘濞免税送钱的民心仍在。

民怨沸腾下一步就是民变。

经历过那场惨烈战争的韩安国,应该不想体验第二次了吧?

“贵人,我应以何名拜见丞相?”张平安紧张握着鸠杖,迷茫抬头,“以此物可否见之?”

“此物可见董子,却见不了丞相。出世之后,汝多半会被送到宗正卿那里。宗正卿虽为九卿之首,但其权力,不如实权郡守。”

司匡低着头,思索片刻,

“汝曾祖父在平定诸吕之后,方才真正卸甲归田的吧?”

“然。”

“汝祖大义,鄙人佩服,愿作军旅诗一首,助汝见到丞相。”

“诗?贵人是儒生?”张平安惊愕的抬头。

“非儒,无门无派。”

武关守将徐偃好奇的打量司匡,在脑海中搜索消息。

当年师尊申公所传,重点为《诗》。

如今陪着长安第一纨绔子的人竟然要当着他的面吟诗……

这是打算效仿张平安的拜师公羊,啪啪打脸吗?

相比这二人,霍去病拍着小手,精神亢奋。

因为父亲的缘故,他从小就未体验到父爱,这些年来,都是在未央宫各种各样的地方奔跑,在长安各处得意扬扬的耍威风。

虽行为纨绔,但是在天禄阁却格外安静。

那里不仅可以阅读兵法,还可以阅读很多不错的文章。

司匡撰写的《大学之道》、《陈情表》等亦皆收藏于此。

在姨夫刘彻的推荐下,他老早就看完了。

他虽然年幼,但文章好坏读一遍,就能分辨。

再加上经常听到天禄阁里面的儒生、官吏恨不能一见的感慨,对司匡文学上的印象,不亚于舅舅在军事上的印象。

如今司匡竟然做一首军旅诗,说不兴奋,那是不可能的!

霍去病激动的小脸通红。

拍拍手,高呼,“兄长诵之!”

又扭头,对身旁的红甲近卫道:“路博德,汝为吾记录!”

“诺!”

……

司匡深吸一口气。

站直了,转身面向豫章之地,拱手作揖,隔千里虚空,对张平安曾祖父施礼。

随后,才直起身子,用丹田之音,把准备交给张平安的大杀器拿出来。

轻轻咳嗽,高声道:

“开国老兵之事迹,吾甚感动。其一生之经历何尝不是我大汉千千万万士兵之缩影?匡不才,为诸公吟诵一首!”

“十五从军征,五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为了保证诗符合张平安曾祖父的一生,司匡在“抄”的时候,特意将“八”改成了“五”,用来呼应现实。

这首诗来自汉魏的混乱时期,而距离乐府诗这种形式出现,还有二十多年,不怕撞车!

在霍去病、徐偃等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他慢悠悠地把下半段吟诵出来。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六朝汉臣 (77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