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章 磨练武艺待真龙

作品: 重生三国当二爷 |作者:古韵新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8-10 13:4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77txs.com)

汉光和五年(182年)初,涿县乡野。

此刻离关羽斩蛟,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当初因为不确定这蛟龙肉是不是也有奇效,所以关羽就决定将它全部吃了。他将没吃完的蛟龙肉,全部熏制好防止腐坏。然后用了近半个月,才把它全部吃光。

直到吃完这条蛟龙之后,关羽才回到了乡里,将恶蛟已经被诛除的消息告诉了附近的乡民。乡民们十分的感激关羽,但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酬谢的。便凑了些绿豆给他做种子,让他找个地方种下,也好有个谋生的行当。

关羽拿了这些种子之后,趁着早春时节,在野外开辟了一块荒地,将这些绿豆种下了。

从此之后,关羽就进山打猎为食。闲暇时光,便在野外简易的庐舍前,一招一式的磨练武技。

他通过梳理以前的记忆,知道前身得到了异人的传授,学会了一身打熬气力的功法。

如果没有奇遇,再熬炼个三两年的时间,自己也会有一膀子千多斤的力气。但是有一点,一旦用这种熬炼的方法修炼有成,以后自己就得每日苦练不辍。不然的话,修炼得到的这身力气就会倒退。

自从上次的奇遇之后,关羽就把那日行不辍的打熬功课给放下了。如今他就算不打熬力气,自身的力量也在不断的增长着。

此刻,关羽选了块石头,准备试一下自己增长的气力。他稍微用力,就将磨盘大的石头丢出十多米远。感到自己的力气又涨了,他满意的拍了拍手上的尘土。

通过对前身记忆的梳理,关羽知道了很多刚猛武勇的将领早早就病死了,而赵云、黄忠这样武技高超的武将反而老当益壮。这事因为前者为了获得强大的力气,早早就榨干了自己的生命潜力。反而这些技术流,却因为技巧越来越纯熟,都一个个的老而弥坚。

想到这些,关羽就下定了决心,要成为赵云、黄忠这样老而弥坚的将领。所以放弃了之前自残身体般打熬气力的方法,每日只是不断的磨练武技。反正他现在就算不打熬,本身的力气也不小。

因为没有趁手的兵器,关羽就用一根木棍代替大刀。每每把刀法使将出来,都是举轻若重、快慢随心,宛如行云流水一般。

等他练习完武技,就回到了庐舍之中。关羽先煮开一锅沸水,等得温热后才饮用起来。虽然现在的水源清澈根本就没有污染,但关羽也不敢不确定有没有寄生虫。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还是万事都小心一点吧。不然得了什么寄生虫病,在这个时代可是没有几个人能治。

关羽这么一闲下来心里边就犯核计了,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发展呢?作为一个穿越者,自己现在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知道历史的进程了。所以为了能在关键的时候得利,尽量不要过早的扰乱天下大势,不然生出许多的变数来,自己不一定有那力挽狂澜的本事。

说实话,作为一个穿越者,关羽现在心里可忐忑着呢。他可不觉得自己就是那龙傲天,到什么地方都能吃得开,任何人见了都得纳头就拜。自己的武艺虽然还不错,但是架不住别人使阴招啊,那裴元庆不就是被人用计给烧死的吗?

“云长,云长!”

突如其来的呼喊,打断了关羽的沉思。他来到门外,看到来人之后,赶紧躬身行礼:“叔翁。”

此人姓裴名三,是本地乡里的三老之一,颇受乡人尊重。最近跟关羽逐渐熟络起来,就让关羽和本地乡民一样,喊他一声叔翁便可。

关羽赶紧将这古稀老人掺入屋内,为他倒了一碗温水驱寒,“叔翁,有事您让其他人过来支应一声就行了。这早春天寒,您怎么自己出来了。”

在这个时代,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多,而且是个个都不一般啊。汉朝是以孝治天下,为此在西汉的时候曾专门颁布了《王杖诏书令》,规定每年仲秋之月,朝廷就授王杖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并哺以糜粥,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得另加赏赐。

这王杖长九尺,顶端雕有斑鸠形象,斑鸠为不噎之鸟,意谓老人不噎,安享天年。《王杖诏书令》还规定了持杖老人享有多种社会特权,比如说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当于年俸六百石的地方官吏;侮辱或殴打持杖者要以大逆不道罪论斩;享受免除赋税、徭役的优厚待遇,触犯刑律如果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诉等等。

这七十岁的持杖老人已经在城邑里占据一定的地位了;而八十岁的老人就可以持杖出入朝廷发表意见;如果是九十岁的老人,那更是不得了,就算是天子有事也不能召唤他了,而是需要亲自登门请教,并且还得携带着珍贵的礼物。

关羽想到这里,又看了眼裴三的王杖,那只斑鸠都让他把玩的包浆了。这王杖不仅给他们走路时支撑身体的,裴三还能凭借此杖仲裁民事纠纷,惩罚不法乡民。这可是汉朝老人荣誉、地位和特权的象征啊。

裴三缓缓的喝着温水驱走了身上的寒气。他对关羽十分欣赏,这年轻人武勇过人却又不骄不躁。如果能得到一个机遇,他肯定会扶摇直上,成就一番大事业。

“云长,你也老大不小了。我寻思着帮你定下一门亲事,正好有一胡姓人家的闺女。虽然算不得什么高门大户,但也算是温柔娴熟,不知这门亲事你意下如何啊?”

裴三因为早前知道,关羽双亲早已不在,现在只是孤身一人。所以来到这里后,便直接和他提起了这门亲事。

关羽听裴三这么说,知道这是他的一番好意。但是想到很快就要天下大乱,自己肯定是要出去闯荡一番事业的。所以这么早的成亲,说不定会害了人家姑娘。

裴三见关羽迟迟不肯回答,一直在那皱着眉头,就知道他有心事。

果不其然,关羽给他深深的施了一礼,“叔翁,某虽不才但也想着投军报效国家。如果此时成亲,一怕到时有家小挂心,恐生悔意。二怕战死沙场,白白耽误了人家姑娘。”

裴三听他这么说,捋了把胡子点点头:“唉!也是我考虑不周了,竟然忘了你早已心存大志。罢了!我只是随口一提,你也不用挂在心上,也就是我这老汉闲来没事瞎凑个热闹罢了。”

关羽连呼不敢,又向他连连赔罪。裴三本就豁达,不然也不会和这个青年成为忘年交。此刻知道了关羽的志向,他也不将这事放在心上了。这一老一少就聊起了国家大事。

“老汉我虽然不懂什么天下大势,但也觉得乱世即将来了。最近突然出来个太平道在四处传教,这些人虽然都会使符念咒、祛瘟除病。但是他们到处造谣生事,鼓动民心,可见其心不淑啊。官府要是再不管一管这些人,早晚会弄出大乱子。老汉我虽然没有学问,但也知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恐怕很快便要民不聊生了。”

关羽听裴三一说,心头一跳,原来这太平道,现在就已经开始活动了。

想到很快就要天下大乱,关羽叹了口气:“叔翁,难道这官府,就完全没有注意到?就不出来管一管?”

裴三听他这么说,眉头一皱,十分鄙夷的说道:“管?这太守刘焉,别看他是汉室宗亲,却也是个野心勃勃之辈、沽名钓誉之徒。他在这里做的那些事纯属养望,为他的野心提供方便罢了。这种人又怎么可能自己将这个大麻烦挖出来,找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做呢?”

听裴三这么说,关羽仿佛重新认识了这个老人一般。没想到他这么一个乡野老人,竟然能够对天下大势这么了解。

“叔翁真是高见,没想到您对这国家大事,竟然了解的这么通透。某可是走眼了,竟然识不得您这样的大贤,平时倒是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

裴三捶了捶腿,摇着头说道:“什么大贤呦,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倒是真的。只不过是我活得久了,见过的事情也就多了。倒是你,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志向远大,以后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叔翁过誉了,某也就在这里和您吹吹牛罢了,当真是入不得方家的法眼。”

和裴三聊了一会,等老人家兴致尽了,关羽就将他送了回去。

在返回草庐的路上,关羽越走越快。他此刻,心中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天下即将大乱,自己要抓紧做好准备,才能在这大浪淘沙的三国中占得先机。

想到自己处理人际关系上还不如裴三,那肯定没有自己拉拢一帮手下成就大业的能力。至于谋略,还没有跟人较量过,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虽然武艺不错,但也不能什么事都靠自己单挑吧?自己还是得跟人混啊!曹操、孙权那边根本不用考虑,这两人一个只重用曹家、夏侯家的人,令一个不是世家大族在他那里基本吃不开。

这么一想啊,关羽就喃喃的念叨着:“看来我还是找大哥结拜,老老实实当我的关二爷吧。”

正是:

三国古人换新魂,为图大志拒提亲。

待得风云从龙日,扶保皇叔定乾坤!

(PS:为了剧情的需要,所以在时间上根据演义重新设定,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生三国当二爷 (77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