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8章 军队改革

作品: 晚明太子朱慈烺 |作者:姚叶随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10-20 15:13|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77txs.com)

和文官们不同,在场的大同一系将领们可没有这么圣母的道德情操。

他们的脑子里此时在飞速地盘算着掳掠蒙古各部将会给自己带来的收益。

后世之人经常会奇怪,为什么蒙古人有极大的动力南下掳掠汉人,可是汉人的武装却很少有动力主动出击草原。

难道说,草原上的牛羊,人口,就这么不值钱吗?

答案当然不是牛羊不值钱,而是因为抢来的东西要“交给国家”,不能落袋为安,。

明军的规矩就是打了胜仗的缴获要由兵部派人来核查入库。兵将们就算是能截留一部分,也只能偷偷摸摸地截留,大头还要贡献给巡抚文官。

既然打输了,受罚是自己的,打赢了,战利品是国家的,明代的边将们又不傻,各部军头们当然没有给国家的打白工的觉悟了,自然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然而朱慈烺刚刚这番话可是明明白白地说了,各部从今以后出关抢回来的东西都由各部内部分配,朝廷只是负责登记造册,以免出现杀良冒功以及各部之间争抢战利品的问题发生(当然,朝廷后续也会抽成的,不然朱慈烺也不是做慈善的)。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的话,这就好像是从大锅饭过渡到了大包干一般,大同武将们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要知道,大同各部的武官们早就觊觎土默特部落的丁口牛羊久已。

现在朱慈烺这道军令就等于将广阔的土默特草原变成了可以随意抢掠的法外之地,各营的营头官能不心动吗!

然而,这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得到,是两码事。

明军各部此时对鞑子已经没有了国初的自信,甚至还有些畏惧。毕竟自崇祯二年建奴破长城入寇以来,明军一直都是被鞑子压着打的。

武大烈见各营的营头官都齐齐地看着自己,知道轮到自己这个总兵出头替大家说话了,不得不硬着头皮问道:

“殿下,我大同镇兵疲马困,恐怕不是鞑子的对手啊。”

朱慈烺早知大明的这些兵将有恐虏症,对此早有准备,说道:

“这就是孤接下来要说的了。

大明九边自设立以来,沿袭已久,积弊颇深。

孤要做的就是革新九边的兵制,统一各营的权责。

首先,九边各镇的编制将会跟东宫军中编制统一。

各镇总兵之下,设立各营,营下设部,部下设局,局下设哨,哨下设队,队下设伍。

局一级以上要设文书,军法,营一级要设参谋,军需。

其中,文书掌管兵饷发放,参谋掌军情规划,军法掌军令执行,军需掌后勤对接,此四者均由大都府选派文吏充任。

等到人手到齐之后,各部要按照东宫军中之军法操典进行集中训练。

九边各镇的千总以上武将,全都要派遣舍人到京中参加军事学习和培训,等毕业之后重新分配到军中效力!”

所谓的舍人,一般是各级军官的长子。

这些舍人享有军中职位的世袭权,其身份地位是受到大明律保护的。

像是戚继光,戚少保,当年也是个舍人的身份。

这些大明的旧军人数量庞大,想要完全抛开他们另搞一套新陆军,几乎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事情。

因此,朱慈烺就把主意打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身上。

通过在京中开设军校的方式,将这些军二代们聚集到一起进行集中的培训,强行推广新式陆军的战法和思想。

同时,为了有效的制衡,防止出现德意志帝国那种军官团独走的情形,朱慈烺在舍人团体之外,还允许军校面向社会和军内招生。

只要能通过考试,以及在军中立有功勋,无论是何出身,都可以报名入读即将成立的大明陆军军校。

至于这些军二代们将来还要不要世袭。朱慈烺的打算是到时候设立一个用土地换世袭权的制度。等到这批军一代的影响力减弱的差不多的时候,就给这些军二代们一人发上个几千亩土地,让他们老老实实当土财主去。

以后的大明陆军,肯定是要为寒门打开的,不然谁还有动力为帝国的事业卖命?

不得不说,朱慈烺选的这个整军的时间节点非常合适。

军队一向都是社会中最为保守的群体,对于变革,他们是下意识抵触的。要是在承平时节,他们有一万种办法把所谓的改革给搅和黄了。

但现在朱慈烺手里面有东宫军,再加上还没完全结束的晋商案的影响,各部对于朱慈烺整军的提议都只能表示完全接受。

至于大都府要向边镇派遣军法官,文书官,参谋官的事儿,武将们暂时还认识不到这里面的威力。

在他们看来,这些乱七八糟的官儿跟监军太监没什么区别。

既然太监监军大伙儿都忍了,没道理再在这上面跟皇家过不去。

朱慈烺看了看在场众将,发现大家都表示能够接受,又接着说道:

“大明有九边,不能一下子全都改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大明边镇改革先从大同镇开始。”

“卫景瑗,武大烈!”

跪在地上的卫景瑗一听太子叫自己,赶忙跟武大烈一起答道:

“在!”

朱慈烺见卫景瑗还跪在地上,哭笑不得地示意武大烈赶紧把卫景瑗给掺起来,说道:

“现命令,大同镇权总兵,武大烈,为大同镇总兵,挂镇朔将军印,卫景瑗为大同巡抚,兼土默特镇抚司镇抚。

大同镇额兵目前共有五万三千人,其中汰去老弱,留下四万人,整编成十个营,每营四千人,分成四部。

其中,营参将,部千总,由尔二人斟酌推荐,进上简历,交由大都府核查。

这十个营中,将会有三个营的野战主力驻守大同,由大同总兵直辖。其他七个营将会分散驻守在大同各处要地,只有出征蒙古,联合作战的时候,才会交由大同总兵官统一指挥。

大同巡抚的职责则回归其巡防边务的本分,负责处理大同镇的兵员征募,粮饷核发,风纪监察等职责,剥离其临阵指挥之权”

在这样的体制下,虽然大同总兵各级武官的带兵权受到了极大地削弱,军中的赏罚二柄不得不受到文书官和军法官的制约。

但对应的,各营的指挥权得到了极大地加强,杜绝了文官巡抚的干预。

当然,各部出征漠南肯定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每次想要出征草原都要由大同总兵写好计划申请书上奏大都府,经大都督府核查准许之后,才能凭着大都督府的调令率军出塞。

武大烈听到这,出言问道:“殿下,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们大同镇出兵放马,那粮草问题该怎么解决?”

朱慈烺向人群中喊了一声:

“苏掌柜?”

之前一直小心躲在人群中的苏世双听见太子传唤,赶忙跺着小碎步,躬身上前答道:

“小民苏世双,答殿下的话。”

朱慈烺指着苏世双,对在场众人说道:

“诸位看好了,这位是顺宁店即将上任的大掌柜。

这次卖国的八大晋商被查,其商路,货栈,经营,人手,全都归于顺宁店。接收了其全部资产的顺宁店将会承包宣大两镇的后勤军需。

等大同镇下属各营整编完毕,孤会在各营派遣后勤军需官一名,专司和顺宁店对接。

各营至今而后,全营吃喝用度每月都要做好预算报表,由各营参将报给巡抚,经巡抚核查后,再交给大都府批复。

如果大都督核查无误,就会批复一个条子给各营的军需官。

各营军需官收到条子后,即可找对应的顺宁店店铺对接办货。

货款以记账的方式,最后由大都府后勤司核查付清。

各营主官也好,巡抚也好,军需官也好,都不许和顺宁店发生直接的金钱往来,以杜绝情弊!”

朱慈烺这套学的是后世美帝后勤采购的路数。

这套办法的优势就是利用了民企的高效,同时还可以防止各营吃军需回扣。

当然,这么做的缺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大都府很可能被将来出现的大型军需企业腐蚀,批复很多不良的采购内容,吃企业的回扣。

就好像后世美帝的五角大楼,被查出来一个咖啡杯竟然花了几百刀美金采购。只有傻瓜才会相信美帝的五角大楼没有从这里面捞油水。

不过对于朱慈烺来说,大都督府现在还在自己的全面把控之下,在自己有生之年,应该不至于堕落到五角大楼的地步。

至于自己身后之事,朱慈烺还想不到那么远。

朱慈烺这话说完,在场的大同主将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以后不用在被大明的兵备道卡脖子,忧的是,他们要被大都府卡脖子了。

然而,朱慈烺现在拥有绝对的权威,就算朱慈烺明摆着让他们去送死,他们为了妻儿老小计,也只能甘愿赴死,更何况是收缴他们的军需权。

所以,各部将官全都齐声表示,谨遵殿下号令。

军队机构改革的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不可能刚一到大同就全都交代清楚。朱慈烺的打算是,利用自己率大军入城的威势,直接将改革的基调定下来,后续的具体细节调整,自己有的是时间慢慢来,反正一时半会也不指望这些旧军队打主力。

现在大方向已经在大同本地的文武官员之中定了下来,朱慈烺连着赶了这么久路,也有些乏了,直接让这些官员们退下,自己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这次吹风会之后,明军九边的军队改革正式的拉开了大幕,后世史书中,让无数国家民族闻风丧胆的大明陆军,即将破茧而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晚明太子朱慈烺 (77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