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二章

作品: 汉侯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幻想奇缘 |更新:05-21 02:1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77txs.com)

汉初沿用秦朝历法, 定十月为一年岁始。

云中郡地处边陲, 北接草原, 大雪一直飘到端月, 雪融期来得更晚。

伴着第一股春风袭来, 天气逐渐转暖, 积雪开始消融, 汇聚成浅浅的溪流,一点点浸入大地。天空染上一片碧蓝,大地点缀星星点点的新绿。

农夫们最熟悉天候, 不需要三老劝说农桑,已经纷纷扛起耒耜,牵着从力田处租借来的耕牛, 开始今岁的春耕。

沉寂一冬的草原开始焕发生机, 边塞开始出现匈奴的影子。边军谨慎巡逻,盯紧对方的行踪。

万物复苏时节, 汉民忙着耕种, 匈奴也忙于放牧, 极少在这时开启战端。但谁也不敢保证, 会不会有哪支部落突然脑抽, 举着弓箭和刀子杀过来。真遇到这种情况,边军也不会客气, 反正都是两边肩膀扛一个脑袋,砍回去就是。

伴着绿意铺满草场, 边民也陆续打开栅栏, 驱赶着自家的羊去啃食青草。长辈在田间忙碌时,放羊的活都由孩童承担。尚且稚嫩的肩膀,同样要承担一部分家计。

天刚蒙蒙亮,鸡鸣一声,就有孩童起身穿衣。顾不得晨间的冷意,裹上兽皮制的短袄,抓起阿母热在灶下的干粮,一边哈着热气,一边跑去马厩和羊圈。

为减轻家中负担,哪怕是三头身的豆丁,也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十二三岁的少年早已能跟随父母下田,当做半个劳力使用。

孩童们揣着干粮,赶着羊从家中走出。借天边的微光,各自招呼同伴聚到一起。

以卫氏村寨为例,五户一邻,五邻一里,两三个里的边民聚成村寨,不说家家户户都养牛羊,也有一半左右的人家中有大牲口。

边郡野兽比人多,孩童独自放羊难免会遇到危险。十多个走在一起,聚集起家中养的凶犬,小型的狼群也不会轻易靠近。

“阿陶,这边!”

见到熟悉的同伴,一个穿着羊皮袄的孩童用力招手。圆乎乎的小脸冻得通红,身边蹲坐着一条黑色的大狗,三只羊彼此挨着,反刍着从马槽抢来的草料。

“给!”

等同伴来到近前,孩童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打开,现出包裹在里面的饴糖。

“饴糖!”叫做陶的童子吃了一惊,推起挡在眼前的皮帽。对他们来说,这是过节才能吃到的好东西。

“大兄送回来的,我分到三块,给你一块!”孩童将饴糖递到阿陶跟前,见对方犹豫着不接,干脆抓起来-塞-到他嘴里。

“快吃,等下垣门打开,咱们快些走,能找到最好的草场。”

阿陶鼓着腮帮,等两人的羊聚到一起,有些含糊的问道:“阿石,你的大兄真在赵郎君的畜场干活?”

“当然,这些饴糖就是赵郎君给的!阿兄还说,等月底就能领粟米。”孩童挺起胸脯,很是骄傲。

“真好。”阿陶的语气中满是羡慕。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驱赶羊群,不多时,就同另外三个童子走到一起。

“我阿兄总是偷懒不做事,刚被阿翁打了一顿。阿母说阿兄再敢偷懒,和乡中的闲汉混在一处,早晚被官寺抓走,也罚去做城旦。”

提起之前官寺的打-黑-除恶行动,里中之人都是记忆犹新。许多父母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多以被抓走的闲汉和恶少年为反面教材。

不得不说,效果非同一般的好。

“别担心,你阿兄总能改好。”阿石小大人一样拍拍阿陶的肩膀。

阿陶摇摇头,并不十分确信。要是能改早就改了,也不会拖到现在。

“要是我再长大些就好了,阿姊明岁满十五,要开始交算赋,家中又要多出一百钱。如果阿兄总是不干活,阿翁阿母会更累。”

“梅姊不出嫁吗?”阿石问道。

“不,阿母说要多留阿姊两年,一定要寻好人家。阿翁也说多交一些钱无妨。可我听阿姊同阿母说,还是为她早定亲,为家中省些钱。”

汉初田赋是三十税一,貌似不高。但除了田赋之外,百姓还要交钱赋、服徭役,以当时的土地出产,着实是不小的负担。

朝廷规定,民年七岁到十四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都要交口赋二十钱,就是所谓的人头税。过了十五岁就会改成算符,增加到一百二十钱,商贾和僮奴更要加倍。

除此之外,女子过十五不成亲还要另交一笔钱,按照后世的说法,即是所谓的“单身税”。

至于徭役,有力役和兵役,部分情况下可以出钱免役或雇人代为服役,从几百至几千钱不等,寻常人家未必能负担得起。

不想被赋税和徭役压垮,也不想卖田卖地,就必须从早到晚的劳作,农闲时还要另找活干,想方设法为家中增添进项。

寻常的农户之家,孩童从能下地走就开始帮家人干活。如阿陶兄长一般游手好闲,每日无所事事,在里人眼中简直不能容忍,属于非教育不可的类型。

“阿翁打阿兄时,大父和仲父都在。不是仲父拦住,大父也会动手。”阿陶吃完饴糖,舔舔嘴唇,仍在留恋香甜的滋味。

事实上,在阿陶的大父到来之前,家里已经有过一场男女混合双打。是见君舅到来,阿陶的母亲才停手,顺便把打折的棍子藏到身后。

饶是如此,阿陶的兄长依旧没得好,差点在混合双打之后又迎来一场男子双打,论强度,足够让他数天无法下地。

“希望阿兄能明白过来。”阿陶叹息一声,用鞭子把走远的羊赶回群中,“要不然,阿翁还会再动手。”

阿石没说话,又拍拍阿陶的肩膀,权当是安慰。有这样一个闲汉一样的兄长,的确是心累。

孩童们陆续来到垣门前,羊群拥挤在一起,犬吠声此起彼伏。

守门人拉起门栓,推开木门,叮嘱孩童们小心,如果遇到不对,立刻大声求救。

“遇到狼群就放犬,如是恶人,哪怕不要羊,也要尽快脱身,可记得了?”

“记得!”

上月刚处置一批掠买-人口的恶徒,郡内各县都提高警惕,尤其是沙陵县下各乡,凡是有生人靠近孩童,都会引来怀疑的目光。

孩童们结伴离开村寨,途中又遇到几支队伍,汇合到一起,浩浩荡荡向草场开去。

几名七八岁的男童骑着小马驹,走在队伍最前方。肩高接近半米的犬只在羊群周围跑动,确保没有野兽胆敢靠近。这些犬平时用来狩猎看家,在出了人贩子的事情后,都被用来保护孩童和羊群。

旭日东升,天光大亮,前方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满目新绿中,能见到一片栅栏和土石堆砌的田封,孩童们都晓得,那里是赵嘉的田地和畜场。

结束冬眠的旱獭从地洞钻出来,站在土丘上瞭望,看到羊群过来,立刻发出几声高叫。遇到奔跑的犬只,更是飞快的钻回洞里。

“回来,不许抓!”

孩童们高声呼喊,叫回自家的犬只。

大狗们看着胖乎乎的旱獭,喉咙里发出呜咽声,颇有些依依不舍。下一秒就被孩童们抓住耳朵,或是抓住后颈的皮毛,告诫不许逮这东西。

赵嘉三令五申,长辈再三告诫,孩子们虽然不甚明白,却牢记这玩意不能靠近。自己不碰,同样不许跟随放牧的犬只去碰。

旱獭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附近的人见了它们绕道,连家犬都不会朝它们下嘴。没有危险,自然放心长胖,抓紧挖洞,形成了方圆数十里最大的一片旱獭群。

畜场中,卫青和公孙敖也已经起身,吃过早饭后,召集起八个三头身,拿起小一号的木锨和铲子,照孙媪的吩咐清理羊圈。

赵嘉策马从村寨赶来,同行还有数辆大车,上面是新打的农具。因为用了好铁,必须到官寺中报备,确认是用来打造农具,才允许批量制作。

“媪,熊伯在何处?”赵嘉拉住缰绳,扬声问道。

为行动方便,他今日穿了一身骑装。窄袖长裤肖似胡服,却是汉家的右衽,腰间系了一条革带,配一柄短刀。骏马跑起来,嫌短刀拍在胯骨上碍事,赵嘉干脆把刀绑在腿上,虎伯和季豹等人见了,纷纷仿效而行。

“郎君来得甚早!”孙媪端着木盆,对赵嘉笑道,“熊伯带人朝西边去了,应是没出多远,路上还能看到蹄印。”

“好!”

赵嘉打了一声呼哨,踢了踢马腹,骏马一声嘶鸣,众人策马扬鞭,朝孙媪所指的方向追了过去。

在他们身后,卫青和公孙敖都停下动作,目送马队驰远。放牧的孩童们聚到一起,踮起脚尖,望着赵嘉的背影,期望自己也能有如此威风的一天。

驰出近两里,前方终于出现青壮和熊伯的身影。

赵嘉当即加快速度,枣红马撒开四蹄,马腹贴地,转瞬来到熊伯近前。

“郎君?”

熊伯正指挥青壮给耕牛套上木犁,见到赵嘉,众人停下动作,纷纷上前行礼。

“熊伯,我带来几架新犁。”赵嘉翻身下马,走到车前,掀开盖在车上的麻布,露-出下面的新犁。

“这是新制的犁,一牛可牵。”

按照后世记载,武帝时期,赵过推行代田法并发明了耦犁。此犁适合深耕,却需要两牛合牵,一人引牛,一人掌犁辕,一人扶犁。

赵嘉翻阅农书时,不只发现了驯牛法,还发现了关于耕犁的记载。结合记忆,找到熟练的匠人,尝试过多次,终于制出新犁。

这种耕犁接近唐初的长曲辕犁,更加灵活机动,便于深耕,并且一牛可牵,一人可挽,远胜于目下使用的直辕犁。

看着青壮将耕犁从车上取下,逐一套上耕牛,在田地中试验,赵嘉拍拍身边的枣红马,几乎控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在西汉生活十四年,终于点亮一回种田的科技树,真心是不容易!

笑过之后,赵嘉又是一阵头疼。

新犁在官寺做过登记,如今证明可用,必然要遣人送到太守府。以魏太守的为人,肯定不会贪他的功劳。但驯牛之法还没有结果,依赵嘉的本意,根本不想要这份功劳。

之前的事让他明白,背景实力不够雄厚,有些功劳和催命符没两样。若是没有魏太守这条大腿,他恐怕早已经陷入麻烦。

可东西又不能不送。

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自己抱住的大腿足够粗,走一步看一步就好。

“郎君,此犁甚好!”

从田头耕至田尾,感受到犁身的灵活和便于操作,熊伯不由得大喜。

“有此新犁,畜场中的牛尽够使用!”

原本熊伯还打算请示赵嘉,为避免耽误农时,多找一些佣耕。如今有了新犁,人手和畜力至少能节省一半。

赵嘉却是摇摇头。

该雇人还是要雇。

他有四百亩田,除了用作畜场的部分,其余都要开垦出来,不能继续荒废。

去岁雪灾,他用牛羊换来粟菽分给村寨众人。现如今,即使他不开口,众人也会主动兑现承诺,用劳力偿还这些粮食。在春耕过程中,只要肯卖力气,他同样会分发一些工钱和粮食。

“佣耕之事我会交给虎伯。今岁阿姊家的田也交给熊伯,尽快组织人手开垦出来,种植粟菽和麦。”

“诺!”

“还有,堆肥之法也可试用。牲畜肥料不多,可采用草木灰。”

赵嘉取出木牍,上面既有他从农书上看来的法子,也有郡中鼓励农桑贴出的告示。凡是能用得上,赵嘉都会记录下来。他对此不甚精通,说给熊伯等专业人士,多少总能帮上忙。

“郎君放心,仆定然办好!”

边民忙着春耕,边军严守出没在边郡附近的匈奴,云中城内的军市和马市稍显得冷清,不如平日里热闹。

太守府内,魏悦抱着几册木牍走进正室,将一份截留的口供送到魏尚面前。

看过木牍上的内容,魏尚表情微沉。

“此事属实?”

“千真万确。”

“好个太中大夫!”魏尚冷笑一声。他没有想到,不只是灌夫动了手脚,背后竟还扯上皇后的弟弟田蚡!

“据贼首招供,他们进入云中郡后,有贵人家僮找上门,出钱让其掠人。只是事情机密,除贼首及其心腹,多数贼人并不知情。”魏悦又递上两册木牍。

“依其提供的线索,在城内抓到三人,皆招认是太中大夫田蚡家僮,奉其命入云中郡,欲要寻机下手。因村寨难进,畜场日夜有青壮看守,三人苦候数日未能成事,便寻上为贼寇的同乡,同这伙恶徒有了联系。”

魏尚放下木牍,沉吟片刻,问道:“可还有同伙漏网?”

“尽数抓捕,无一遗漏。”魏悦道。

“田蚡……”

魏尚不在乎田蚡。

区区一个太中大夫,哪怕不在长安,他照样能踩进泥里。可田蚡不只是个太中大夫,他是皇后的同母弟,太子的舅父!

然而,就这样放过他?

这不是魏尚的行事作风。

“阿翁,我闻代国相同魏其侯交好。”

“代国相,魏其侯……田蚡?”沉吟片刻,魏尚突然笑了。

窦氏今日显赫,早年也曾被薄氏压得喘不过气。王氏、田氏背靠皇后,怎会没有力争上游之心。然宫中有窦太后,朝中有魏其侯,如其动作过大,势必会触碰到窦氏的逆鳞。田蚡家僮与掠卖-人口的恶徒相交,攥在会用的人手里,可是个不小的把柄。

外戚相争,彼此倾轧,于天子而言并非坏事,非但不会阻止,或许还乐见其成。太子年少聪慧,如能因势利导,亦可为他日奠定基础。

至于把灌夫扯进来,只能说一报还一报,既然敢给魏太守添堵,就别指望不会被堵回去。

“遣心腹之人入代国,尽早将事情办妥。”

“诺!”

魏悦退出内室,站在廊下,眺望长安方向,微微勾起嘴角,眼底却透出几许冷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汉侯 (77txs.com)”查找最新章节!